出人头地成语故事?【成语故事】北宋嘉佑年间,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,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,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。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,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,那么,出人头地成语故事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出人头地每个字含义

【出人头地的意思】

汉语成语,指高人一等;超出一般人。出自: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。”

【出人头地的成语故事】

北宋时,有一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叫欧阳修,庐陵(今江西永丰)人。欧阳修幼年丧父,家贫,买不起纸笔。欧母便以荻草在泥地上划字,教欧阳修认字。 欧阳修十岁时候,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。一次,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,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,他翻了一下,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,就向主人要了来,带回家里细细阅读。 欧阳修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,说理透彻,跟社会上流行的讲求华丽,内容空洞的文章完全不一样。于是他就认真琢磨,学习韩愈的文风。 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,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。他官职不高,但是十分关心朝政,正直敢谏。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,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,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,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。欧阳修十分气愤,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。为了这件事,他被降职到外地,过了四年,才回到京城。

后来,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,又出来说话,这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。他们捕风捉影,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,于是欧阳修又被贬谪到滁州(今安徽滁县)。

大材小用成语故事

出人头地成语故事及启示的相关内容如下:

1、北宋时期,欧阳修在襄陵县做县令时,有一个名叫冯京的人,他胸怀大志,才气过人。他读书时,只要觉得对的地方就会涂掉重写,务必使文章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。后来,冯京参加科举考试,连续三次都落榜了。他知道后非常着急,就为他重新安排了考试时间。

2、在考试前夕,他来到冯京住的房间,对冯京说:你的文章虽然很优秀,但书写潦草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你就算不上举人。现在我为你重新写一篇文章,你照着这篇文章好好准备一下,争取一举中的。欧阳修说完就走了。冯京听了他的文章后深受启发,连夜将文章背熟。

3、出人头地的启示,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出自欧阳修的《与梅圣俞书》,意思是能够高人一等。这个成语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: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,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取得成功。

4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冯京虽然才气过人,但他仍然需要经过多次失败和挫折的磨砺。在科举考试中,他连续三次落榜,但他并没有放弃。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,才有了后来的成功。这也启示我们,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,要有耐心和毅力。

生活中出人头地的运用如下:

1、职业成功:在职场上,出人头地通常意味着通过努力工作、不断学习和展现出色的表现来获得晋升和认可。

四海为家的成语故事

出人头地

chūréntóudì

[释义]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。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。

[语出]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老夫当避路;放他出一头地也。”

[辨形]地;不能写作“的”。

[近义] 高人一等 崭露头角

[反义] 相形见绌 庸庸碌碌

[用法]多用来指人的前途或成就;也笼统地指超过一般人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
[结构]动宾式。

[辨析]~和“高人一等”;都有“超出一般人”的意思。但~多指一个人的前途、成就;“高人一等”指某一种本领、技能。

[例句] 在学习上;既不想下苦功;又想~;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。

[英译]standoutamongothers

大材小用寓言故事的道理

苏轼小时候,天资聪颖,由于书读得多,字也认得多,再加上文章写得好,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。在一片赞扬声中,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。 有一天,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,以显示自己的才华,联文是:读尽人间书,识遍天下字。对联贴出之后,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,向苏轼“求教”,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,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。苏轼开始满不在乎,非常得意,可是接过书一看,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,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,他顿时面红耳赤,只好向老者道歉。老者也没说什么,便含笑而去。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,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,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,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:“立志读尽天下书,发愤识遍天下字。” 此后,苏轼发奋读书。二十岁的时候,已学得博古通今,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。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。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,一律不加录取。当他看到一篇《刑赏忠厚论》时,十分高兴,便准备取为第一。由于试卷是密封的,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。他想了想,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,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,可能不会有别人了。为了避嫌,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。

出人头地出自哪个人物

成语“出人头地”的由来

出人头地:指高人一等。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。

成语典故

宋.欧阳修〈与梅圣俞书〉其三○(据《欧阳修全集.卷一四九》引)

某启。承惠〈答苏轼书〉,甚佳,今却纳上。〈农具诗〉不曾见,恐是忘却将来,今再令去取。读轼书,不觉汗出,快哉快哉!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。可喜可喜。罚金未下,何害?不必居家俟命。因出,频见过,某居常在家。吾徒为天下所慕,如轼所言是也。奈何动辄逾月不相见?轼所言乐,乃某所得深者尔,不意后生达斯理也。

苏轼在京城会考时,主考官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。欧阳修在审批试卷时为苏轼华丽的文采所折服,同时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的文笔很像他的门生曾巩所写。为防徇私舞弊,那时考卷的姓名都被遮挡。怕落人口实,所以最后评了这篇文章为第二名。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,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,说:“这样的青年才俊,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!”

出人头地出处

1、明.陆采《怀香记.第三七出》:“书生俊杰真天纵,出人头地建奇功。”

2、《喻世明言.卷三○.明悟禅师赶五戒》:“勉强送他学堂攻书,资性聪明,过目不忘,吟诗作赋,无不出人头地。

以上就是出人头地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,北宋嘉佑年间,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,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,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。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,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,说应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