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马虎的成语故事?故事的最后,画家看到受伤的大儿子,看到小儿子瘪着嘴说射伤别人的马要赔钱的时候,才终于醒悟过来。“原来,我画的马马虎虎会让我的儿子们闯一下这么多祸呀!早知道有今天,当初我就该好好画,马归马,虎归虎,那么,关于马虎的成语故事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一匹马的身体头是老虎
“马马虎虎”来自满语或北京话lalahuhu。人们都喜欢用“马虎”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做事不认真,这个俗语的形容像马和虎一样,没有人的机智头脑。
解释:指做得一般。形容做事不认真,不仔细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做事马虎的故事
【成语】打马虎眼
【拼音】dǎ mǎ hu yǎn
【简拼】dmhy
【近义词】阳奉阴违
【感情色彩】褒义词
【成语结构】动宾式
【成语解释】故意装糊涂蒙骗人。
【成语出处】老舍《华实春秋》:“他这是打马虎眼,麻痹我们大伙儿,假充好人,想混过这一关去!”
【成语用法】动宾式;作谓语;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
【例子】他这是打马虎眼,麻痹我们大伙儿,假充好人,想混过这一关去!(老舍《华实春秋》)
【英文翻译】exploit other's carelessness
【产生年代】现代
【常用程度】常用
马虎故事
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,作画往往随心所欲,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。一次,他刚画好一个虎头,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,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。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,他答:“马马虎虎!”来人不要,他便将画挂在厅堂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,他说是虎,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。
不久,大儿子外出打猎时,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,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。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,却以为是马想去骑,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。画家悲痛万分,把画烧了,还写了一首诗自责:“马虎图,马虎图,似马又似虎,长子依图射死马,次子依图喂了虎。草堂焚毁马虎图,奉劝诸君莫学吾。”
诗虽然算不上好诗,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,从此,“马虎”这个词就流传开了。
虎头马身子披衣服打一成语
这故事出自“战国策”。战国时代,楚国有一个大臣,名叫庄辛,有一天对楚襄王说:“你在宫里面的时候,左边是州侯,右边是夏侯;出去的时候,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。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,不管国家大事,郢(楚都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)一定要危险啦!”
襄王听了,很不高与,气骂道:“你老糊涂了吗?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?”
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:“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,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。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,楚国一定要灭亡的。你既然不信我的话,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,看事情究竟会怎样。”
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,秦国果然派兵侵楚,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(今河南息县西北)。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,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,问他有什么办法;庄辛很诚恳地说:“我听说过,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,这还不晚;羊跑掉了才补羊圈,也还不迟。……”
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,只知道享乐,不知道如何做事,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。
“亡羊补牢”这句成语,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,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,如果赶紧去挽救,还不为迟的意思。例如一个事业家,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,轻举冒进,陷入失败的境地。
马虎的来历故事
成语
马马虎虎
成语发音
mǎ mǎ hǔ hǔ
成语解释
指还过得去。亦形容做事不认真,不仔细。
成语出处
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 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以上就是关于马虎的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,作者,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。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,作画往往随心所欲!”来人不要:“马马虎虎,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。画家悲痛万分,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。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,他答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